​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梁雅静专访2024.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梁雅静

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

梁雅静,著名画家、艺术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协会理事、西安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法门寺艺术馆副秘书长、中国新视野书画院副院长、《当代人物》杂志2019年度艺术人物、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签约艺术家。

梁雅静自幼酷爱书画,长期从事绘画艺术工作。深造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师从刘保申、张立辰等著名画家。擅长国画写意花鸟、山水,深研并钟情于白鹭的国画艺术形象塑造,在此领域,形成体系,独树一帜。其作品得到著名大师周明、刘文西、陈光健等推崇。著名作家陈忠实称赞其作品“出彩非凡”,刘文西题词“牡丹仙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称赞其作品“雅静丹青,美轮美奂”,刘志丹女儿刘力贞题词“亮丽人生”,当代著名作家、影视编剧杨争光先生为之题“国色天香”。出版有《梁雅静·丹青视觉》《梁雅静书画人生》专刊。

作品被编入《国家艺术频道》《全国名人名家作品集》《陕西当代书画家作品典藏》《陕西广播电视台行家门道》《陕西文化市场》《湖北书法报》《陕西文化视点》专刊。并被收录于《中国邮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公开发行,在电视台水墨意蕴、金狮华纳·意海人生、秦风翰韵、文化陕西栏目播放。并在当代人物网、华人头条网、腾讯网、凤凰网、网易、新浪网、搜狐网、《当代人物》杂志、新三秦网、西部网、华商网、西安新闻网、三秦在线、中国画家网、水墨英才、陕西论坛等网上发表。

2010年荣获“羲之杯”全国书画家邀请赛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2年荣获“全国名人名家书画大赛”银奖;2019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组特聘为签约艺术家。作品《满园春色》被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展馆收藏;《柿处有鸣》被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收藏;《富贵人生》被榆林市博物馆收藏;《鸟语花香》被宝鸡市大明寺收藏;《依鹭长青》被台湾大学法律系收藏;《依鹭和谐》被法门寺艺术馆收藏;部分作品被国内多家文化艺术机构、社会团体及有关部分领导、知名人士收藏,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并在香港、澳门、日本、泰国等地举办展览。

北京创荣时代中心 宋艺博:您在国画写意花鸟和山水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擅长描绘白鹭。请问是什么让您对白鹭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

梁雅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白鹭象征高贵与纯洁,长寿与幸福,进取与努力,我对白鹭清新淡雅之美的喜爱,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的惊叹之情,都隐潜在我的画作中,传递着自然、真挚的情感。

北京创荣时代中心 宋艺博:在您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您是如何平衡传统和现代的艺术表达,以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画作?

梁雅静:我的故乡在陕西关中平原,从远古到今天有着很厚的文化积淀,也有着独特乡土风情,我自幼就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本着古为今用,艺术创新的宗旨,必须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才能使绘画艺术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更好的刻画新时代的风貌!

北京创荣时代中心 宋艺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国文艺事业的崛起、美术事业的全面进步,作为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实践者,您觉得美术、美育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梁雅静:文化艺术是历史的一面镜子,绘画艺术是主流文化导向非常直接,积极的,向上的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应该把歌颂赞扬真善美作为己任,这样才能有明确的方向,不被时代所淘汰,而且美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达到提升个人全面素质,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欣赏美,包括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个人精神境界和气质的提升。

北京创荣时代中心 宋艺博: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

梁雅静: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创作艺术作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艺术家应该把自己融入生活,但任何艺术的基础都来源于生活。从生活各个层面吸取素材,以敏锐眼光透视和丰富的主观想象,去创作和感悟,离开生活的艺术无异于空中楼阁。而且,对生活的洞察力越强,对生活的体会越深刻,创作的艺术作品越成功。

北京创荣时代中心 宋艺博:当前,艺术家处在文化全球化、艺术多元化的创作环境中,您现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梁雅静:不同的艺术流派,或者说艺术形态都有着各自的文化渊源,我有幸成为一名被优秀的中华文化培育出来的画家,一定把发扬自己文化传统作为创作的根基,民族的就是永恒的,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令艺术难以同步,所以艺术家不但在绘画上要有所创新,更要大胆突破,在传统的接续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闪光点,主要是先进的,进步的,自由广博的精华,使自身更加丰满,虚心的学习外来文化,结合自身的主流文化蹚出新的发展路径。

北京创荣时代中心 宋艺博: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梁雅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挥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个人认为不管文学艺术还是绘画艺术,以及其他艺术门派,都应顺应时代发展,用流行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变迁。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肯定要偏离方向,背离一个艺术家的应有的作为,单方面追求名誉,追求利益,作品都是短命的,真正要使自己的作品有生命力必须得到历史的考验,从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一句话,画家的使命就是为大众服务,为正能量服务,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服务。

北京创荣时代中心 宋艺博:您近期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计划?对未来的创作,您有什么样的期盼?

梁雅静:为艺术而生活,让生活有艺术是我的人生格言,只有吸取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同时阅读大量书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在丰富的古代经典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要素,从而达到艺术表达的高度和真正的学术成就。创作作品,更是在创作自己,艺无止境,只有勤奋和坚持,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创新,用独立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深入研究中国画的真谛,用高质量的作品奉献给社会。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周朝晖

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

周朝晖,男,江苏宜兴人,1968年10月生于上海,美术学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编教材4部;2017年12月出版个人画册《朝晖画辑》;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作品数十次入选包括“全国美展”在内的全国及地方顶级画展,并被国家博物馆、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机构收藏。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您的水彩画作品《维族画家肉孜瓦罕》呈现了一位身患癌症的老者,她用画画来治愈内心和身体。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艺术对个人内心和精神的治愈作用? 您认为艺术创作是如何帮助人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

周朝晖:《维族画家肉孜瓦罕》是我2016年画的一幅小水彩。那年去新疆出差,当地的领导带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两个并不大的房间,从墙上到地上,肉孜瓦罕的画作摆得满满当当。她不停地向我们介绍每一幅作品创作时的心情,她说画画治好了她的癌症,说完拿出手鼓,边唱边跳。老人的世界似乎永远充满了欢乐。

艺术对个人内心和精神应该是有治愈作用的,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现在有一些学者专门通过艺术学和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对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

关于“艺术创作如何帮助人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问题,可能有些复杂。一方面,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艺术作品,对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无疑是有正面作用的;另一方面:从美术史看,一些优秀的作品不一定是“积极”的,甚至可能是消极的。作为艺术家个人的生活体验,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希望这些作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恐怕是南辕北辙了。所以,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在作品上有所选择吧。

班替克黛寺的黄昏 23x31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您对于人生态度的表达非常深刻,您认为一个人的经历取决于态度。请问在您的艺术创作中,您是如何融入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理念? 您认为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应该如何引导观众去理解和感知生活中的美好?

周朝晖:我的艺术态度只有一个字——真。具体地说,是真诚。很难,但我一直努力在做。

关于如何用艺术创作引导观众理解、感知生活中的美好的问题,我认为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重要。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读本科的时候,学艺术的少之又少,我们这些艺术生显得非常“另类”,充满了神秘感。今天,艺术生已经烂大街了,神秘感也荡然无存。某种层面上我觉得是好事,以前与非专业人士谈到艺术或艺术作品,你听到的基本是“我不懂”。而今天,敢于大谈特谈自己见解的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可能很“业余”,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提高从自信开始。然而,问题还是存在的,甚至有点严峻。对艺术作品的评论充满了偏见的人不在少数,往往对自己不喜爱或不理解的作品大加挞伐,甚至扣大帽子,上纲上线。这种软暴力通过网络广为传播,十分有害。艺术十分有意思,一方面,优秀的艺术家往往很有个性,特立独行,甚至偏激;另一方面,艺术本身又是很宽容的,表现形式没有对错之分。因此,当下应积极倡导一个宽容的艺术评论环境。

岱山渔码头 23x31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国文艺事业的崛起、美术事业的全面进步,作为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实践者,您觉得美术、美育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周朝晖:高校美术教师往往兼有两个身份: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他们一方面从事高端的研究和创作,另一方面还需站好三尺讲台。我从教三十多年了,越来越感到艺术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大众化的普及,亦即社会美育。美育的“落笔”在“美”,而它的成效是全方位的,包括普罗大众的认知能力、文化素养、行为举止、道德水平……

天目雪 23x31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当前,艺术家处在文化全球化、艺术多元化的创作环境中,您现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周朝晖:关于“文化全球化、艺术多元化、文化自信以及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有密切的内在关联。我曾经参加一个油画作品展之后的访谈节目,有一位大学生摸样的观众提了一个问题,他认为包括油画在内的西方文化和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重的冲击,问我这种冲击对于发扬传统文化是否具有负面作用,或许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虑。

我的态度如下:

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正是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包括自身的优化和提升,也包括吸收外来文化。今天的很多中国画作品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透视、解剖,甚至光影的表现;我们所熟悉的传统乐器琵琶,当年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可以这么说,油画今天也是中国文化大家庭的一员,它的存在不但不会阻碍传统文化的发展,反而是一种推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它的兼容并包,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都必然有它的“气度”。文明的特点在于“独立性”,文化的特点在于“融合性”。

维族画家肉孜瓦罕 23x31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王天紫:您近期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对未来的创作,您有什么样的期盼?

周朝晖:作为学院的管理干部,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方面自然应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然而,正如前文所说,我认为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大众普及。因此,对未来的设想,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艺术沙龙,通过公众平台推动社会美育。

西域风尘之二 23x3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