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郑齐天专访 2024.01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郑齐天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本人郑齐天,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现居于金华。

郑氏第31世孙

是第四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金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

现任金华市工艺美术总厂厂长

高级工艺美术师

金华市剪纸协会会长

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行业协会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社团职务曾任金华市政协二、三、四、五届委本人自1973年由浦江县文化馆推荐到浦江县工艺美术厂成为一名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开始,50年以来一直努力献身于工艺美术创作设计,经历了竹编、麦杆画、十字花、钩针、缝工艺、簇绒地毯的工艺美术设计,和系列技术改造项目的策划实施,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并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1973年,郑齐天从一名浦江县工艺美术厂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开始,先后经过学习、培训、再教育,早在70年代,他就师从吴山明、陈仲常、杜曼华等名家学习中国画,五十年来坚持创新设计,从未停止。经历了麦秆剪贴、十字绣花、勾针、绗缝工艺、簇绒地毯等工艺美术设计和系列技术改造项目的策划实施。1990年,郑齐天白手起家创建金华市工艺美术总厂,把原来纯手工绗缝为主的产品,逐渐开发成手工和机器结合的多种混合的绗缝工艺品。

同时,出生于“江南第一家”的他还是一位善于舞文弄墨的画家。不仅如此,郑齐天还收藏了诸多古今名人书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尤其收集了许多浦江籍书画家的作品,尽显其融艺术家与企业家为一体的人文魅力。诚如吴重生所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艺术不渝的追求,使郑齐天拥有宽阔的艺术视野。”

绗缝工艺挂毯是一种装饰非常强的艺术品,朴素、大方、温馨。它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设计,设计者要有较高的创作立意、饱满的构图和适合绗缝工艺的图案。绗缝工艺挂毯是人类千年文化的提升,从早期棉衣棉被和家庭普通的棉织类日用品延伸到当今的工艺挂毯,是一个大跨度的超越。这就是设计创新的魅力,一件工艺挂毯从设计图稿定稿到到成品要经过描图、放样、制版、选料、开裁、剪、烫、定、绣、缝、拼、绗缝合成等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可见其不易。

1982年,“绗缝工艺品手工、机器结合技术改造项目”由郑齐天主持、组织实施开发设计全过程,获得了丰厚的成果。他在设计上不断改进、求新,每一幅作品经过构思、画图、电脑图,最后加工成型,郑齐天都坚持亲力亲为,已73岁的他依然每天穿梭于生产第一线,经常组织培训,志在将绗缝工艺传承下去。

以手绘中国画形式的簇绒工艺挂毯,在挂毯工艺行业内是一种全新的工艺形式,业内首创。手绘中国画形式的簇绒工艺挂毯,除了绘画者要有高超的技艺外,其工艺之复杂,难度之高,直接约束了该形式的出现,而且必须得有各种设备、技术的配套支撑。画面用配置好的染料,直接按事先设计好的图稿,慢慢地画在毯面上。经过多道工艺使染料按设计要求渗透至毯面底部,全部画好后,须通过高温蒸压固色,再将染料和浮色清洗、烘干、拼接、复背、定形、合成等十二道工序的合作才能完成。

郑齐天是用真心、真性、真情作画,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蕴藏着他对生活的感悟。